李白《峨眉山月歌》原文、注释、翻译、在线朗读与赏析
说明:本文为华语网[thn21、com]飘零书生604老师整理的李白《峨眉山月歌》资料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。
【原诗】:
峨眉山月歌
唐、李白
峨眉山月半轮秋, 影入平羌江水流。
夜发清溪向三峡, 思君不见下渝州。
【注释】:
1、峨眉山: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
2、平羌(qiāng):江名,即今青衣江,在峨眉山东北。
3、发:出发。
4、君:指峨眉山月。一说指作者的友人。
5、下:顺流而下。
6、渝州:今重庆一带。
7、、半轮秋:半圆的秋月,即上弦月或下弦月、
8、清溪:指清溪驿,在四川犍(qián)为峨眉山附近。
9、三峡:指长江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,在今四川、湖北两省的交界处。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、背峨、平羌三峡,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。
10、夜:今夜
11、影:月光
【作者简介】:请点此查看李白简介
【朗读节奏划分】:
峨眉山月歌
唐、李白
峨眉山月/半轮/秋, 影入/平羌/江水/流。
夜发/清溪/向/三峡, 思君/不见/下/渝州。
【写作背景】:
这首诗出自《李太白全集》卷八,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,大约作于725年(开元十三年的时候)以前。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,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。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,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,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,月影总是随江流。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,要向三峡驶去,船转入渝州以后,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。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,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。
【翻译】:
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,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。
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,看不到你(峨眉山上的月亮)了,才发现到了渝州。
【翻译二】:
在一个秋高气爽、月色明朗的夜里,我乘着小船,从清溪驿顺流而下。月影映在江水之中,像一个好朋友一样,陪伴着我。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,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,使我思念不已。
【在线朗读】:(打开页面自动播放,停止播放请按暂停或停止键)
【简析】:
诗从“峨眉山月”写起,点出了远游的时间是在秋天。另外,以“秋”字形容月色之美,而月呢,只有“半轮”,就会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。第二句中的“影”指月影,而其中的“入”和“流”,表示月影映入江水,又随江水流去。对“思君不见”的“君”,是指“月亮”,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——平羌江——清溪——三峡——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,江月作伴,如见故人。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,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、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。